雪山山脈地質區

    依據台灣地質概論(何春蓀1986)的地質區分,雪山山脈
  地質區其西以屈尺斷層與西部麓山帶地質區為界,其東以梨山
  斷層與中央山脈地質區分隔。屈尺斷層為台灣一重要的縱向界
  線斷層,呈北北東走向延伸,通過新竹縣尖石鄉秀巒、五峰鄉
  清泉、苗栗縣泰安鄉鹿場大山西邊、盡尾山東側、台中縣和平
  鄉麻必浩、南勢村,穿過大甲溪後伸入南投縣境。
    出露於雪山山脈的地質岩層,主要已變質砂岩和硬頁岩或
  板岩。許多不同的地質專家將這些以變質砂岩為主的岩層分別
  命名為四稜砂岩、白冷層、達見砂岩和眉溪砂岩。四稜砂岩、
  白冷層和達見砂岩三者岩性非常相似,主要由灰白色至淺灰色
  ,粗粒至極粗粒的變質砂岩所構成,夾厚薄不一的硬頁岩或板
  岩,眉溪砂岩主要以中層至厚層的變質砂岩為主,夾硬頁岩或
  板岩。而硬頁岩或板岩則分別命名為西村層、乾溝層、大桶山
  層、佳陽層和水長流層。其中以乾溝層、大桶山層和水長流層
  富含化石,已經確定其年代為早期漸新世至晚期漸新世。西村
  層與佳陽層則缺少可靠的定年化石,故其時代尚不詳。
    劈理、褶皺、斷層為本區最普遍的地質構造,劈理大多發
  育在板岩中,大致也呈北北東至北東走向,向東南傾斜,傾角
  在45-70度左右,褶曲大致呈北北東至北東的走向,軸面大多
  向東呈高角度傾斜。斷層主要屬於昇側在東或東南的逆斷層,
  斷層在地面的傾斜大約是高角度,到了地下深處斷層面可能轉
  為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