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

野村一郎

歷史背景


     位於思源路國防醫學院對面、公館淨水廠內的自來水博物館,興建於日據時期
 ,原為台北水源唧筒室,屬於日本西化政策中,對衛生下水道設施計畫的一環,民
 國前九年,日本總督府籌設「台北市街給水調查委員會」,正式覓地規畫設計,經
 過該委員會的探勘後,決定在公館街觀音山下設置自來水廠,包括唧筒室的水廠園
 區工程設計,成為全台第一座深水抽水機房。

民國前三年,台北市只有公館與圓山二個淨水廠,分別供應南區與北區民眾的 飲水,當時興建這座抽水機房的目的是將新店溪的原水,利用抽水機加壓送到淨水 廠處理後,將水打上附近的觀音山,在經清水抽水機送出供給台北市民用堰,這處 抽水站功成身退,一度被作為倉庫使用,直至民國82年經內政部劃定為三級古蹟, 並清理後闢為自來水博物館。但自來水博物館成立後,由於水處經費有限,有關古 蹟的修復維護工作付之闕如,因此在開放一年多後卻因屋頂漏水、建物牆面剝落、 鐵件鏽蝕日漸嚴重,館內霉味四布,只有宣布暫時停止對外開放。
水處長眼見如此的文化資產未得到古蹟應有的保護,建議交由民政局管理古蹟 單位專責管理,卻未能如願,所幸市長陳水扁對於古蹟維護相當重視,並指示規劃 為第三美術館,才給這座三級古蹟的自來水博物館重燃希望。

建築特色

 
     自來水博物館外觀為仿希臘式建築,雄偉而典雅,木質的門窗雅麗可人,這座
 抽水機房由於用途特別,裡面結構也非常特殊,房子內部地板低於地平面,裡面散
 布了抽水機的水管,九座抽水機即佔去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間。

水是生命的起源,從一個社會用水的情形,可了解進步的軌跡,而自來水博物 館的成立,更有叫人飲水思源的美意。未來如能結合自來水史料,配合藝術品的展 覽,不僅能吸引市民前來休閒遊憩的興致,對於北市南區較缺乏公立的藝術展覽館 ,無疑也增加一處藝術展覽得場地。

回到上一層
回到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