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昭和13)

交通部遞信部臨時營建係

博愛路168號

歷史背景


     清朝末年,台灣已發展了電信事業,當時的電報系統已初具規模。
     日治時期,日人繼續清時的電信事業,此外,還發展市內電話、長途電話和無
 線電。而這棟建築就是當時所建的「電話局」。
     光復後,這裡做為「台北電信局」,掌管北市的電信業務。後因業務增加,原
 址空間不敷使用,因此將辦公室遷移,今這做為博愛路的營業處。
 

建築特色


     建築強調水平曲線,是日治晚期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平面呈 L形,主要入
 口置於轉角處,入口立面呈圓弧狀,懸出窗簷及陽台,突顯出入口的視覺效果。而
 為了顯示兩翼向左右張開的氣勢,外部立面以連續的簷口線與窗臺線強調水平感。
 背面太平梯頗具有創意,透空的扶手及獨立出挑的樓板,有著現代雕刻的趣味。而
 今天的電信局已經過整修,打掉了立面上突出的陽台與窗簷,雖然保持了水平線條
 的外觀,但卻顯得呆板許多,實在甚為可惜。

回到上一層
回到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