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

近藤十郎

成都路10號

歷史背景


      清末,西門外是片荒塚纍纍、人跡罕至的公墓地帶。到1885年,劉銘傳招商
  築市,在此開闢『新起街」,由西門通往艋舺祖師廟,「西門地帶」從此不再是
  畏途。日人進台北城便在西門地區覓地建築房屋,他們清塚填溝,於1896年蓋起
  新起街市場,這是台灣新市場的濫觴,並於1908年蓋起這棟鮮亮的八角形磚樓,
  俗稱「八角樓」。「八角樓」為兩層樓,樓下販賣日常用品,樓上出售古董、舊
  書。光復後,「八角樓」改成「紅樓劇場」,由於票價便宜,極受學生歡迎。後
  來由於附近電影院、大型百貨商場不斷興起,西門市場盛況不再,紅樓便逐漸呈
  現出老態。

建築特色


      成八角形,內部空間變化多端。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此地原本為墳墓,因此作
  成八卦形來避邪。壁體以紅磚與白灰粉相間,作出帶狀滾繞,「紅樓」因此而得
  名。

回到上一層
回到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