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大正5年)
近藤十郎
常德街1號

歷史背景
台大醫院的前身是位於大稻埕
的「台灣病院」,也是日治時期台
灣首座官建醫院。後來因用太小,
於1897年遷到現址,從1912年起開
始改建,1924年才全部完工。落成
當時,台大醫院可說是遠東地區規
模最大的醫院,院內許多設備及器
材都是當時全台灣絕無僅有。1938
年,改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管轄,成為附屬的教學醫院。光復
後則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一般習稱台大醫院。由於光復後
的醫療環境日益進步,各大醫院相
繼成立,台大醫院已經不再具備早
期一枝獨秀的優勢。民國80年,花
費近百億元、耗時12 年的台大醫院
新廈終於落成,擴大發揮教學、研
究和服務的功能,希望能更符合「
國家醫學中心」的需求。而 眼前這
棟深具歷史意義的舊址,將計 畫作
為慢性疾病的療養處。

建築特色
從整體風格來看,充分反映了仿文藝復興式的風格,尤其在主要的入口立面表現
的最徹底。
- 入門﹍大門前特別做出寬敞的門廊,圓拱形的車道穿過其間,車子可直接開到
大門口,對病人非常方便,進門後則是大廳,向上挑高,加上四周的拱圈,極
為氣派。
- 台基﹍抬高半層樓,突顯出建築物的高大和威嚴。這是古典式建築的基本設計
,但因具有防潮的功能,特別適合醫院建築的要求。
- 牛眼窗﹍圓形框窗用拱頂石間隔砌成車輪形狀,豐富圓窗的造型;左右的拱頂
石連接著牆身上橫帶裝飾,遠看彷佛是橫帶向窗心集中。
- 山牆﹍寬大尖凸如山,強化了正立面的氣勢,並突顯了入口大門的地位。山牆
下的牛眼窗,不只具有採光的效果,四周垂掛的精緻瓜果裝飾,也調和了山牆
的平直單調。
- 衛塔﹍兩側的衛塔非常精緻,左右夾峙著中央部份,彷佛守衛著中央部份,壯
大正立面的氣派。通常做為樓梯間或通風管道,頂端弧形的「雨披」,不但破
除原先平頂的單調,而且巧妙的與中央女兒牆的圓拱相呼應。
- 柱子﹍兩側柱子的柱頭乃是雙螺旋形,是仿自希臘的「複合」柱式,另外再加
上成串的葡萄裝飾,非常別緻。縮小比例的柱身,還有凹槽,顯的相當別緻。
在正立面作成對柱,以增加力感,而三樓則做成方形柱身。
- 門廊柱﹍由正面看,入口門廊是由四組對柱撐起突出的屋簷,其實左右兩側是
由三根柱子組成,而最外側柱子做成方形,使轉角顯的堅定有力。柱頭由平板
做出兩段式突起,是仿「托次坎」柱式,底下的柱礎相連接,也增加穩重的力
量。

回到上一層

回到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