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大正4年)

總督府官房營繕科

忠孝東路一段2號

歷史背景


    清末台北城建起時,監察院的位置是在東北角外,原為城外的田埔荒地,沒有重
要建築。而對面城內(即今城中分局一帶),則是當年的大考場------「考棚」所在
。日治初期,台北城牆拆除,城內外逐漸連成一片。1915年,這棟精美的建築落成,
作成「台北廳」的辦公室。1920年改廳為州,是當時的最高地方單位,這裡便成為「
台北州」辦公室。當時管轄台北、基隆、桃園等地,地位重要。光復後,這棟建築原
由省政府衛生處及教育廳使用,後來改為監察院。監察院是我國最高監察機關,有權
針對政府機關及公務人員的違法或失職,進行彈劾、糾舉。近年來,在後方興建新大
樓,風格與原來相近而不突兀。

建築特色


    1915年完成,是屬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由於座落在視野良好的角地上,設計者
將主入口置於轉角,並突出三層樓高的大廳圓頂,起著牽引左右兩翼的作用,兩翼在
初建時較短,大約在1925年前後才予以延長,端點能置與衛塔同樣的角塔,對形式有
了整體的交代。

回到上一層
回到主畫面